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档案室
欢迎您浏览万华公司新闻中心网页,在这里,您能够查阅到万华公司中国的公司活动、产品信息和行业动态等新闻及 图片资料。
时间:2017-12-27 点击:1491次 | ||||
前言
我们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偶尔会遇到一些特殊病例,比如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低,比如冷凝集。随着一波波寒潮到来,笔者就遇到了一例冷凝集现象。所谓冷凝集,就是人体感染支原体以后,血清中产生的高滴度的冷凝集素,使自己体内的红细胞在低于体温情况下产生的可逆凝集现象。冷凝集多见于支原体感染的病人,其他很多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病毒感染、多发性骨髓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重症贫血、疟疾、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癌症、白血病、妊娠等都可出现冷凝集。
案例经过
患者女,26岁,右侧卵巢无性细胞瘤1C期化疗后门诊复查血常规结果见图1,图2。
看到如此异常的红系和血小板结果(MCHC>380,PLT<80)和报警信息(RBC分布异常,血小板减少),笔者首先想到了冷凝集。再看患者信息,似曾相识,按照名字搜索既往结果,果然就是十几天前查出的那例住院冷凝集患者。该患者住院期间血常规标本温浴前后对比见下图。
本次门诊标本处理流程,推片瑞氏染色同时标本放入37度水箱温浴。瑞氏染色镜下可见红细胞聚集成团,见图3,图4。
温浴30分钟后自温箱取出标本马上上机,结果良好,无报警信息,红系和血小板均恢复正常。见图5,图6。
同时加热玻片推片染色复检,镜下红细胞散在分布良好,已无聚集,见图7。
病例讨论
1、根据复检规则第13条: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1)复检条件≥参考范围上限20g/L;(2)复检要求检查标本是否有脂血、溶血、凝集及球形红细胞。本病例MCHC住院门诊两次测定结果分别为574g/L和452g/L,明显高于标准。但是同一个病人不同时期的标本检测结果还是有颇多不同的。该患者住院期间检测结果显示典型冷凝集表现RBC与HGB不符合1:30比例,MCHC超过正常值上限20g/L。但是门诊复诊结果表现出了很大不同,RBC、HGB、PLT均低于参考范围下限。此外,仪器报警信息也不同。这也提醒我们在工作中不能墨守成规,还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该病例住院期间血常规检测结果与门诊不同之处见下表(温浴前)。
2、冷凝集现象造成白细胞计数结果减低。从结果上看该病例住院时期和门诊复诊两次检测复温后测定结果的白细胞数量均高于初次测定结果。其原因可能为当红细胞聚集体中包含白细胞时,其体积会明显增大(见图4),从而超出血细胞分析仪在白细胞测定阈值的上限,超出白细胞散点图分布的区域,从而被排除在白细胞之外,造成漏检而导致数量下降。
3、冷凝集是一种可逆的凝集现象,本案例经过30分钟37度温浴,结果均恢复正常。一般情况下,轻中度冷凝集可以通过温浴处理解决问题,对于重度冷凝集还要进行血浆置换。
4、血常规检测看似普通,里面却也有大学问。就本次案例来说,患者住院期间的血常规检查就是经历了两次漏诊,到了第三次才被发现。如果不注意RBC与HGB的比例关系,没有注意到异常增高的MCHC就很容易漏检。我们检验人平时工作要精益求精,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努力为临床和患者提供准确的检验报告。